美文荟萃

那个温热的跳动是活着

更新日期:2015-05-19 08:41:53 点击:0
 
血透室       蒋汐
在报告会之前,我有个题外话,大家可能都奇怪为什么大屏幕上有两本书,我到底想讲什么?这两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,此前我以这两本为蓝本写了两篇读书报告,可是我却狠心的舍弃了。为什么?因为有一本书更想让我和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心得,这本书让我自省,也端正了我的工作态度。
就是这本柴静的《看见》。
2015年初柴静的雾霾调查报告《穹顶之下》横空出世,这1小时46分的以”同呼吸,共命运”为主题的报告引起社会很大关注。
那么柴静是谁?相信很多人有所耳闻。她是主持人,新闻调查记者。这本书是她的个人成长告白书,是她工作十年的所看、所思、所得。这本书曾是2013年最畅销书籍。
而我今天所讲的主题是“不要不假思索的工作”。这句话是从下面一句抽剥而成——“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,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,这才是活着。”而这句话也是柴静人生事业的浓缩。
这是这本书的序,里面有句震耳发聩的话:“要想‘看见’,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”,我摘抄了下面一段话: “ 人”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,被无知和偏见遮蔽、被概念化,被模式化,这些思维,就埋在无意识之下。无意识是如此之深,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,对自己也熟视无睹。
这句话让我想起我工作已快7年了,我从事护理工作似乎也是如此——常常忽略人——医护本身和患者,我们常年的工作被模式化、概念化。而这些,正如柴静所说的,被埋在了无意识之下。
无意识看似‘无辜’,却是对人生的无视,对工作的冷漠。‘无意思’如淬了寒毒的箭,慢慢腐毒我们的人生,渐渐销蚀我们对工作的热忱!
2013年柴静离开央视,接受记者采访时,问:你工作那么多年,见惯了人情冷漠、世间丑态,为何还舍不得离开。她这样回答:“不要问我为何如此眷念,理解的基础是感受,当你理解别人的时候,心就变软了,变软不是脆弱,而是韧性。
那么我问我自己,也想问问大家:我们带着情感去工作了么?我们眷念这我们的工作么?
面对患者,我想说:他所受之,我必忍之。患者所受的苦痛,我们能感受到,感受到了心就变软了,工作不再冷漠,不再模式化。所以,我说:‘变软的心’才是搭建护患之间沟通的桥梁。
大家还记得2003年那一场非典吗?我们与死亡擦肩而过,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我们大家都知道了“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”。
北京,重灾区——人人自危!柴静作为新闻调查记者,深入感染最严重的医院采访。值班人员带着她参观留观室改成的SARS病房,她疑惑的问:“你们的清洁区和污染区在哪儿?”
值班人员用手在地上指了指:在这画一条线。她不能相信,又问:“那你们怎么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?”值班人员沉默了一会儿,慢慢举起手,在胸口指了一下:在这儿。柴静震惊:那你们靠什么防护。值班人员面无表情,说:“我们靠精神防护。”
‘我们靠精神防护’——霎时,我泪如雨下。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医护同仁和我同样的澎湃情感。那么我自问:医患、护患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?想了半天,提笔写到:就算是世界上最恐怖的病毒,也隔绝不了医护患三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。也许有人会说我很感性,很矫情。可是我觉得比感性、矫情更可怕的是轻慢,是不自知的无谓。
读完整本书,我在页首也下这样一段话:在柴静的文字中,无论是非典、汶川地震、拆迁征地、还是雾霾污染、药家鑫事件……我看到一个个具体的事件,具体的人,我们都或多或少参与着、旁观着。在这些人中,我也可以看到我自己。他们的故事,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我的故事。而我此前却“不识庐山真面目”。
整理这些笔记时候,我想到了一些东西,但只不过隐约觉得怪异,不合理,仅此而已。我觉得自己只是大系统里的一粒小螺丝,一切自会正常运转,我只是擦觉到一点点异样,但我没有接到指令,我觉得我转过头很快就会忘记。
可我不想忘记,我想很用力、很认真的思考:如何工作?如何工作才能实现一粒小螺丝的价值?
这张图摘自曾经的一篇报道。他叫卢克安,德国人,在中国十几年,陪着广西山区的留守儿童。为什么?因为他想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!这报道一出,一激引起千成浪,让很多人固若金汤的人生观、价值观收到冲击。可是我觉得,从世俗 的意义上说,卢克安做的事情没有用,没效果,不可效仿,也不可推广,但他的存在本身,却有一种令人内心惶然震撼的力量。这让我想起崔健的一首歌《无能的力量》,里面有这样一句词:我一事无成,却不清闲自在;我白日里做的梦,是要改变这时代。
也许我的工作受到社会体制的桎梏,也许会受到世俗的偏见,也许我个人的小小改变如蚍蜉撼树,充满无力感。但是即使无能也要睁开眼,看看,想想,并且身体力行,因为无能的本身也是力量。有的时候,‘无能’比‘能’要强一百倍。
那么我现在所要做的改变就是:不要不假思索的工作。
而我所要坚持的事情就是:把这件事情做好。
虽然个人小小的改变很“无能”,能把这件事情坚持做好已经是一种“能”!
“不要不假思索的工作”已成为我的座右铭,如‘三查七对’般如影随形。
希望我今天的报告,能给大家带来一点正能量,让“不要不假思索的工作”如‘慎独精神’般得到医护同仁的认可。
谢谢大家的聆听!